9月10日,北戴河新区陆地海洋交界地带前朱建坨村,秋日辽远的阳光下,正在由嫩绿向金黄快速绽放的广阔稻田上、湛蓝天空和青黛色远山中,一只白鹭以优美的身姿由近及远滑翔在正在成熟的稻穗之上,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乡村辽阔图画在广袤的时空中宏大展开。
9月10日,前朱建坨村田间地头,白鹭飞翔。
这是北戴河新区美丽乡村建设宁静致远的生动序言。
沿着洁净的道路深入村庄,天然气工程,这个在人们心目中和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正在前朱建坨村热火朝天展开,刘宝谦担任前朱建坨村党支部书记14年,这是他经历这个从小长大村庄迅速变迁的最新章节。
前朱建坨村整洁的街道。
站在传统农村向现代化乡村转变的最新节点,68岁的刘宝谦回头望去:“2003年父亲走的时候,我记忆最深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啥时候咱村也能有条像样的道啊’。”从前的前朱建坨村,“大路小路66条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很快,2004年,前朱建坨村就有了村村通道路,然后有了深度通达到村街村巷的支路,水、泥路变成水泥路。“家家户户自来水,我们村还有污水管网,家家户户污水通过管网到达村里的污水处理站,达标处理的污水再排入河沟溪流入海,垃圾每天早晨有专门的垃圾清运人员到户清理,村里有新区统一设置的垃圾中转站,家家户户用的是政府统一改造的整洁干净的双瓮式厕所,还有新区给安装的纯净水站,今年,‘气代煤’工程又进了村……”一番连数家珍的话语里,是北戴河新区在国家快速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打造的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闪光点。
这一项项为民实事,就是北戴河新区工、管委为老百姓谋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区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从解决农村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自2018年开始,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有效整合资源,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北戴河新区乡村全面展开。努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这是北戴河新区在所辖乡村开展的最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北戴河新区下辖4个社区、52个行政村,除去一部分村庄在新型城镇化中村改居,工、管委在14个保留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区域农村实际,结合生命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发展,高水平规划、高质量推进绿水青山新农村建设,在破解农村环境建设普遍难题、特色化推进北戴河新区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农民欢喜干劲足、城乡统筹实效显的新时代北戴河新区新农村建设道路。
柴草:9月10日下午,站在前朱建坨村已是干净整洁村委会前大场院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宝谦说,这次大规模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前,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还有柴草,“这一次,我们要更加彻底大整治。”按照新区农村环境面貌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要求,刘宝谦在村头大喇叭里反复广播。
“这么堆着也不碍哪的事,多少辈子都这么过来了……”新时代要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但很多老百姓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老观念里。村委会成员就包片做村民思想工作:新时代新农村就要有彻底改变的新面貌,柴草不仅要清,还要彻底清,一丁点儿死角都不能留。“新区农村环境整治严格要求也是为大家伙儿好,是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想通了的村民先干起来,五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年老体弱无力清理的,村里共产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上门入户帮助清理。
大扫除、大整治,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做法不能有一丝一毫市场。村里有家狐狸貉子养殖户,积年累月的养殖杂物到处堆放。动员养殖户自己彻底清理,志愿服务队帮助清理,“这回,全村彻底都弄干净了。”刘宝谦说,村里原来堆满杂物柴草的大坑如今已经改造成美丽的荷花池,不仅是村民还有外来客人,走到哪里,整个村子到处都是干干净净、通透敞亮。
不仅是前朱建坨村,在都寨、南李庄、东苏鐣子、西陆庄……走遍新区的一个个村庄,无一不是干净的村街、整洁的庭院,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生机勃勃。
“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清理生活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闲置宅基及残垣断壁、清理沟渠坑塘黑水污水、清理畜禽粪便,清理出的场地规划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栽花种草、见缝插绿,2018年春,全区就投入资金77.6万元,14个保留村完成新栽植灌木28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4566棵,2019年持续推进见缝插绿,一个个花红柳绿的美丽村庄生态景观更加迷人。
经过彻底整治,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变为洁、美、序,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厕所:2017年,彻底废除中国农村祖祖辈辈使用的旱厕,前朱建坨、南李庄、都寨、东苏鐣子等14个保留村全面进入新式厕所改造建设进程,新建的双瓮式厕所和传统旱厕相比,环保、卫生、实用。
改造伊始,对于祖祖辈辈用惯了旱厕的村民来说,改变一直用惯了的东西,意味着“行不行、用不用得惯、使不使得住、还有这得花一笔钱”的种种担心:“我家的厕所挺好的,多少年都用过来了……”改变传统观念,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乡村百姓,要有一个思想认识、心里接受、行动改变的过程。
在前朱建坨村,村两委班子决定一定要按照工、管委要求,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带领广大村民由传统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美丽乡村生活方式迈进的标志性工程,“村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先改。”刘宝谦说,自己家最先开始建双瓮式厕所。“新双瓮式厕所用着咋样?”天天不断线儿地有村民来看、来问。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带头在自家院里建起新式厕所。“还真是挺干净、方便啊。”眼见为实的村民一户接一户行动起来,全村620户村民全部用上了方便、洁净、环保的双瓮式厕所。

北戴河新区农村厕所改造前的全面摸底调查显示,全区14个保留村厕所改造总任务为5094座。2015年至2018年,北戴河新区全部保留村厕所改造任务完成100%。
深度推进农村改厕,2019年,北戴河新区根据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攻坚年”工作要求,在已完成改厕工作基础上,深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鼓励具备条件的村庄同步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有偿服务。坚持建管并重,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引导农民参与厕所管护。不仅注重建好,更注重长远用好,北戴河新农村厕所改造在建、用、管上全线发力,让改厕这项引导农民改变生活方式的好事作用大、可持续。
垃圾:每天早晨7点多,北戴河新区负责各村庄垃圾清运的保洁员准时到达各村,对各家各户门前的垃圾桶逐一清理。所有收集垃圾集中运送到由新区工、管委统一在各村建设的地埋式垃圾中转站。“每天,这些集中收集的垃圾都会由新区环卫车拉走进行集中处理。”在村边一处村庄垃圾收集站,垃圾收储仓体全部嵌入地下,仓口周围没有任何异味。“柴草杂物清理干净,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清理,苍蝇蚊子几乎没了踪影,因为没有栖生地了。”刘宝谦高兴地说。
长远保持村庄垃圾整治成果,北戴河新区在农村垃圾整治过程中注重探索形成乡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研究垃圾处理新方式,新区环卫部门多次派团队到先进地区学习,研究农村垃圾处理新办法,解决垃圾外运困难、费用高问题。积极推动“村里收集、管理处转运、管委统一处理”垃圾处理模式,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北戴河新区开始推进实施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
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配置垃圾收运车,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网络体系,所有收运的生活垃圾由垃圾转运站收集、压缩,转运至中节能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全区4个街道办5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市场化管理,全区配备保洁员245名,建设48座地埋式垃圾收集站、3座中型垃圾运转站、7座小型垃圾转运站,购置中型压缩转运车6辆、小型压缩转运车7辆、垃圾收集车10辆和餐厨车3辆,硬件保障到位、管理机制日益健全为北戴河新区解决农村垃圾难题提供了坚强保证,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不断探索新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目前,北戴河新区四个管理处又分别选取4个村为试点村,安装有机固物废弃物降解炉,先行试点示范,准备待成功后在全区农村推广。
污水:现在,在北戴河新区的都寨、南李庄、西陆庄、东苏鐣子、前朱建坨等14个保留村,每一户农家,做饭、洗衣产生的污水,再也不用费力用污水桶拎出去随意泼掉,村子里再也没有因为污水随意乱倒产生的难闻气味。做饭高峰、洗衣时间,所有污水都和城里的住宅一样,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管网,然后汇集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在污水处理站,所有污水经过达标处理,合乎环保要求排放到自然河渠。
彻底解决农村污水问题,北戴河新区在农村环境面貌整治提升行动中,瞄准高水平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根本,在14个保留村全面实施污水管网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安装工作,投入1800万元专项资金,铺设污水管网119977米。2018年,共投入资金1131万元,为14个保留村建设一体化高能氧生活污水处理设备19个,污水日处理能力950吨。2019年伊始,19座污水处理站经过设备安装调试正式投入运行。
9月10日下午,在前朱建坨村南的一处稻田旁,一座工房模样小平房的白墙上,醒目标有“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前朱建坨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字样的工程公示牌上,设备日处理污水量、工程运营单位、工艺流程图以及设备运维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全都清晰公示。隔着站房玻璃门,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设备平稳运行,在污水处理出水口,不断有清水缓缓流出,汇入达标处理水的沟渠不时有白鹭驻足漫步。
前朱建坨村生活污水处理站
与此同时,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就近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对其产生的污水集中处理。2019年,北戴河新区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薛营、邱营两个村进行棚户区改造,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实现污水统一处理。
努力实现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污水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农村倾斜,持续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直以来严重困扰中国农村的污水处理难题,在北戴河新区逐步找到了根本性的迎刃而解办法。
天然气:从拾柴打柴背秸秆到有煤烧,今天,在北戴河新区都寨村村民聂立强窗明几净的家里,聂立强的妻子高兴地说,不曾敢想的城里人用的清洁能源,如今也能到咱们农村。屋内,天然气壁挂炉、专用灶,还有一起改造的天然气供暖设施让这个传统农家平添现代生活气息,“再也不用天天往屋里拎煤,早起掏炉灰啦,卫生,省事又省力!”
在西陆庄村,天然气入户工程也在热火朝天展开,有和城里一样的垃圾清理保洁、一样的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有和城里一样的天然气,“这下,城里有的,我们都有了,我们还有城里没有的田园风光!”在都寨村,在前朱建坨村,在南李庄村,新农村建设带来这种种改变大大提升着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北戴河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蓝天工程实施伊始,新区工、管委就将辖区内所有村庄都列入其中,“气代煤”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就是其中一项绿色民生工程。实施好“气代煤”工程,新区工、管委组织成立“气代煤”工作组入村宣传摸底,聘请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专题报告,并专门组织人员赴邢台考察学习,为有序推进农村“气代煤”工程提供科学依据。让辖区农村百姓充分共享新区发展成果,从垃圾收集处理到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建设,再到天然气工程入村入户,高标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就这样扎扎实实落实到一项项惠及农村百姓的件件实事上。
一个村庄接着一个村庄,炊烟中、冬天取暖季燃煤的灰尘减少再减少,湛蓝的天空更加澄澈。
产业:美丽乡村建设让一个个村庄从过去老旧缺失的公共服务中脱胎换骨,基础设施增添了、旧貌换新颜了,逐步建立健全的农村卫生管理制度、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运行保障制度,都让北戴河新区昔日传统乡村向着现代化的美丽村庄迅速蝶变。在82公里海岸线的近岸海域坚持不懈的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让美丽的渤海海洋生物种群更加丰富,螃蟹、大虾、花蛤、海蛏子、海螺、海蜇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让旅游者的海鲜餐桌更加丰富。
北戴河新区舌尖上的美食....
海陆空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农村传统第一产业与乡村旅游第三产业发展有了融合共进的现实可能,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带给更多新区农家新的致富机会。
9月10日下午时分,走进前朱建坨村邢秀珍农家院,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核桃树自然形成了农家小院里的天然凉伞,香菜、小白菜、丝瓜已在秋天的阳光中成熟,小院四周干净整洁的新平房,就是接待乡村游客的民宿。“这是我们村第一个农家院。”村党支部书记刘宝谦自豪地说。正在屋里忙碌的女主人邢秀珍和女儿李琳琳迎出来,邢秀珍高兴地说,这两年,村里的路好了环境干净整洁漂亮了,不仅有自来水,还有下水管道了,不仅垃圾有人定时定点收集,改建了新式厕所,这回还有了天然气,所有这些美丽乡村改变让她萌生了办农家院的想法。李琳琳从网上帮助妈妈接待游客预定,“才开两年暑期就天天满。”
在紧邻旅游交通干道的东苏鐣子村,村民们建起的乡村民宿一家挨着一家。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实现新的增收,对于前朱建坨、东苏鐣子村的许多村民来说不曾敢想的事,就这么实实在在变成现实。
情怀:在北戴河新区,广为流传的“三兰”故事,说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前朱建坨村三个刚刚20出头的姑娘王淑兰、王汝兰、王会兰,冲破农村封建思想束缚,勇敢走出家门,打垄、拔麦,跟男人比着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中国妇女的劳动价值。1956年,“三兰”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会议的王淑兰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求新,创造,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刘宝谦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村部墙上都是“三兰”获得的各种锦旗、奖状,“三兰”精神始终和自己、和村民在一起。这颗精神的种子就这样在前朱建坨村人心中深深扎根成长,在每一个时代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扬光大。
在前朱建坨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建起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帮老助残,服务到户;致富能人富裕不忘乡亲,热心乡村公益,为村庄建设为帮助贫困孤寡慷慨解囊;妇女们积极动手建设“厨厕美、居室美、庭院美、人文美、村庄美”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再添巾帼力量;生态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机遇,就有村民大胆尝试……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三兰’精神”!刘宝谦底气十足地说。
传承“三兰”精神,创新创造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在北戴河新区的每一个村庄,都已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载体。
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物质文明基础性工程,作为德育乡村的有效载体,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民服务实践锻炼平台,北戴河新区工、管委瞄准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瞄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行动有机融合,从改变柴草乱堆、改厕、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入手,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补齐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扎实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扎实落实。
满怀为民服务情怀建设美丽乡村,北戴河新区工、管委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新区督查室、人居办、城管局联合成立专门督查小组,在全区所有村庄开展巡回检查,建立农村环境整治提升问题台账清单,及时通报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整改到位。
严肃责任追究,对在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互相推诿、工作不力导致不良后果的,启动问责程序。
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推进农村环境面貌整治提升行动工作台账,明确工作责任人。
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义务,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今天,在北戴河新区前朱建坨村、南李庄村、东苏撑子村,一个又一个传统乡村,农村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将农民生活改善、农业生产发展带入现代化乡村建设发展快车道。“北戴河新区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北戴河新区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贾曼丽说。
图文/静伟 胡鸿斐 刘宏伟
编辑/刘宏伟